×
湖北警官学院学报

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校科技教材

公元220年,曹代汉建魏,后经蜀、吴、西晋、东晋,又历南北朝对峙,直至公元589年隋军灭陈,完成大一统,史称魏晋南北朝时期。在这约379年间,先后历经33个王朝,整个社会动荡不堪、战乱频繁、政权更迭、人口流离播迁,但“双刃剑”的另一面却是促进了民族融合、经济开发、文化交流与科技发展。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,具有社会制约性,魏晋南北朝以其独特的社会特征使其教育在制度、思想、内容、组织、方法等方面展现出众多新的特色与成就,形成了继春秋战国时期后又一小“百家争鸣”的盛况。与此同时,学校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工具、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,也相依相随,呈现出众多新的特点。

总体来看,这一时期教育事业处于时兴时废、时断又续的境况,但仍有不少前无古人、自成一格的教育特色与成就。传统儒学受到玄学、佛学、道学的冲击,独尊地位日渐式微,逐步形成儒、佛、道、玄四学并存格局。官学时兴时废,地方教育制度正式确立;私学兴盛,逐渐成为教育中流砥柱;家学发达,家业家技传扬于世;文史、算历等新的教育类型产生。学校体制多元化,专科教育显著发展,算学、医学、农学、天文学、地理学等科技学科广泛设立。官、私学教育中大量增加玄学、道学、文史、天文、数学及其他自然技术等内容,并追求个性自由发展,致力于“经世致用”实用科技型人才的培养。所有这些都促使学校教材走向多元化发展,同时也对学校教材的编写、选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。然而,纵观这时期教育制度新特色与成就,不难发现,科技处于众星拱月的地位,科技教育在官私学、家学中得到前所未有的认同,可谓是教育领域里的一颗璀璨明珠。这一特征会以某种形式在学校教材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与呈现。因此,本文力图分析此期科技教材涌现背景,科技教材作者、类型与内容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及特点,从而丰富、加深对其学校科技教育成就的认识,弘扬本土古代科技教育成就,并挖掘历史资源,希冀对当今科技教育有所启迪。

一、魏晋南北朝学校科技教材的学术文化背景

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的背景,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校科技教材大量涌现也存在相应情形。追根溯源,便于对多样、复杂的科技教材进行梳理,从而更加深入认识科技教材的特征。

魏晋南北朝时期,虽然政权嬗变、战乱频仍、人口流徙,但也相对地促进了南北经济融合及思想文化交流。玄学大行其道,佛道蔚然成风,儒学日渐式微,思想文化在佛、儒、玄、道四教中相互沟通、碰撞、借鉴与融合,显示出丰富多元的格局,勾勒出又一幅百家争鸣的风景。受这种思想文化的影响,天文、历算、地理、医学等自然科技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,并构建出科技教材的“百花园”。

面对着战乱的频繁,体味着生命的无常,沿袭自东汉的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因其虚伪、荒诞和烦琐,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,并逐步失去了统治人心的作用。儒学“独尊”地位丧失,并且由注重章句训诂转向注重义理,成为不复恪守师法家法的“魏晋经学”。由此,儒家经学教材在学校教育中的垄断、主宰地位便受到严重挑战。

受玄学思潮冲击,不少知识分子对传统价值观丧失信念,纷纷将注意力转向自身,追求个性自由。他们力图从先秦老庄的思想中找寻精神上的自我慰藉,以求心灵的一片宁静。这种精神追求,促使学者们积极办学,开始聚徒讲学、传授技艺。他们往往兴趣广泛、知识渊博,天文地理、算历图纬、工械技巧无所不览。科技人才的涌现,大量科技著作的问世为学校科技教材的编写与选用提供了必要条件。

如果说儒学、玄学是学校科技教材涌现的间接因素,那么佛道盛行,佛学、道学则成了学校科技教材多元化的有利促进因素。佛教经典中含有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,天文学、医药学最为丰富,同时也涉及数学、地理学等其他科技知识。而且教徒们也致力于研究科技知识,热衷于从事科技活动,更是积极地在日常生活中教授、传播这些知识。北魏太学算学博士殷绍曾经“游学诸方”,他在游学期间先向“大儒”成公兴学《九章算术》,后又跟僧人释昙影、道士法穆学习,精研《九章算术》之义理。释昙影和法穆两人向他讲授多家研究《九章算术》的理论与成就,不仅言传口授“章次意况大旨”[1]1995,而且还亲身进行演算示范。殷绍跟随两人学习前后有4年之久,在两位名师的教导下,后来终于成为数学家。

上一篇:人人爱乐河南省第届钢琴艺术节如期举行
下一篇:没有了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