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九项工程为抓手推进学院内涵发展
公安部在《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》中明确提出公安院校要坚持特色立校、质量兴校、改革强校,努力实现由外延扩展、规模扩大向内涵建设、质量提升转型发展。内涵发展是高等教育规律的本质要求,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,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普遍要求,是公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客观要求,也是公安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,是公安院校强基础、上台阶、“入体入流”的实力要求,是公安院校科学、健康、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。
湖北警官学院自2002年升本后的10年间,完成了打基础、扩规模、搭构架等外延式发展。第二个10年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,以质量和特色换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,实现形式上的升本到实质上的转型?我们认为,转型发展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路径,是应对未来挑战的自觉回应。因此,学院把握“特色化、长效化、功能化、规范化”目标愿景,转入“鼓内劲、练内功、提内力、展内涵”的办学轨道,全面开展“九项工程”建设,推进学院内涵发展。
一、卓越警务人才培养工程是内涵发展的根本和统领
培养人才、输送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、神圣职责和首要功能。《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》指出,“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”。人才这一特殊产品的质量是大学内涵实力的“金名片”。
作为地方性、行业性的公安院校,学院把人才培养质量定位在“高级、专门、应用、复合”上,突出应用性,打造卓越警务人才。其内在构成反映在三个方面:一是具有复合性、应用性知识特点。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广度,专业基础知识的厚度,专业知识的深度,专业应用知识的强度,工具性、复合性知识的宽度。二是具有综合性、实践性的能力特点。包括基本能力、核心能力(关键能力)、职业能力、终身学习能力、可持续发展能力、职业转型和职位调适能力。三是具有合作、团队、务实的人格素质特点。包括政治思想素质、道德品行素质、科学文化素质、业务素质、身体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。
遵循上述取向,结合公安院校的实际,卓越警务人才培养工程应当围绕人才培养质量,从“人才培养理念、人才培养专业构建、人才培养目标、人才培养规格、人才培养体系、人才培养机制、人才培养路径、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和干扰因素”八个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进行解构、重构和再造,着力培养“忠诚首位、德才兼备、文武双全”,具有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警务人才。
二、专业提质拓新工程是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的龙头
大学的特色、优势应当通过专业、学科建设来展示。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和职业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,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单元,是人才培养的专门组织形式,其中心是人才培养、教学活动和课程组合。
学院结合现有专业构成和发展走向,突出“公安、本科”两个关键点,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,突出公安行业和警察职业定位。通过专业提质拓新工程着重加强公安专业和公安相关专业建设,形成以公安专业为主体,以公安相关专业为配套的科学的专业体系;切实践行“建重、创优、显特、增新”原则,消除公安专业越分越细、越分越小、越分越窄的误区;以公安工作和警察职业为导向,推进专业融合,探索大公安专业模式;积极推行双专业、双学位或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,形成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优势专业。
专业提质拓新还应当在现有学科、系部和专业平台之间凝练整合,搭建有发展前景、有社会需求、有公安需求的行业性、职业性、区域性特色专业或专业方向。据此,湖北警官学院提出进一步做优侦查学专业、做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、做大治安学专业、做特法学专业、做精信息安全专业、做先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、做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、做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。
三、学科优化增强工程是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的基础支撑
学科是人类在认知和研究活动中,针对认知对象划分出来的知识的集合,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。学科的重心在系统性、体系性、研究性、学术性、创新性。
随着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确立,湖北警官学院对这两个一级学科的内涵进行充分认识和解读,着力建立公安学、公安技术学学科体系,厘清两个学科与本科专业建设的关系,在原有学科建设基础上,努力做好二级学科的设置工作。
上一篇:依托竞赛构建武警学院电子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
下一篇:没有了